《伯牙绝弦》说课稿
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,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,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。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?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《伯牙绝弦》说课稿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《伯牙绝弦》说课稿1各位领导,各位老师:
大家早上好!我是河北小学的李岩,今天我说的这一课是人教版语文教科书,六年级上册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《伯牙绝弦》,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,讲的是春秋时期,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,故事荡气回肠,耐人寻味,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,并给人以历久弥新的启迪。
一、教材分析
从整组教材来看,本组教材是以感受“艺术魅力”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,共四篇课文,都情真意切,文质兼美,从不同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。选编本组教材的意图,一是欣赏音乐、绘画、戏剧等各种形式的美,受到美的熏陶,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;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,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想象的融合在一起的,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;三是积累课文中优美语言,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;四是从实际出发,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的了解各种艺术。
对这篇课文而言,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;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,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,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;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。本课是这组课文的的第一篇,在整组教材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,因此本课的教学,无论是目标的确定,还是教学环节的设计,都要在整组教材这一大背景的基础上,结合本篇课文的编排意图来实施。把握了编排意图,才能做到有的放矢。正所谓知道了什么意思,才能知道怎么去做。
另外,这篇课文的教学属于阅读教学的范畴。本册教材,要求阅读教学要结合课后思考题来进行,本课课后共三题:
1、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;
2、读一读,说说句子的意思;
3、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。
把握了课后思考题的训练重点,才能把握好教学方向,正所谓是借题发挥,收放自如,不至于任意发挥,离题太远。
二、学情分析
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首诗词,虽然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,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与诗词基本相同,所以对于本课来说,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是难点,只要对学习方法进行复习、对课文进行预习、并在课上适当点拨即可。而正是因为这是一篇文言文,在本组教材这一大背景下,对文本进行阅读教学,让学生去品文、思意、悟情,并从中感受艺术的魅力,却实属不易。
三、教学目标
基于以上分析,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:
1、知能:读通读懂文言文,有感情地朗读,熟读成诵。
2、过程: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,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。
3、情价:积累中华经典诗文,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,感悟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。
四、教学重点
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、读懂课文内容,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。
五、教学难点
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、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。
六、教学准备
《高山流水》的乐曲和伯牙、子期的课外故事。
七、教学方法
1、注意朗读和默读的训练,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,思考,读中理解内容,体悟感情,增强语感。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,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功夫;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,更利于训练思维,要让学生一边默读,一边思考每句话的意思,默读后,要有自己的感受,并组织相应的汇报交流活动。
2、理解课文内容,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。这篇课文虽篇幅短小,但毕竟是文言文,因此要想让学生在一课时之内既充分的理解内容,又深刻的体会到朋友间深厚的情谊,就必须在课前对学生提出预习要求,要求学生一要将课文读通顺,读出节奏,读出感情;二要结合已有经验,参照注释,参看插图,查阅相关资料理解句意,把握主要内容;在课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,入情入境地读课文,激发想象,想象当时的情景,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,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,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。
3、运用音乐创设情境,渲染气氛,升华情感,使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。
八、教学过程
(一)、揭题导入(课件出示插图,插图上写有文章的题目)
同学们,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曲子,我们来听一听,(教师播放乐曲《高山流水》。)流水依依,千折百回。高山伫望,恍然如梦。相识满天下,知音能几人?一曲令人荡气回肠的《高山流水》的背后,蕴藏着一个何等感人至深的故事?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——《伯牙绝弦》。(学生齐读课题。)
(此环节的设计,在于创设情境,激起学生学习兴趣,将学生思绪引入学习古文的情境中来。)
(二)、整体读文(课件出示课文)
1、同桌检查读课文情况,互读正音。
2、指名读课文,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。然后指名点评。教师适当指导。
3、教师范读,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。然后学生齐读。
(伯牙/善/鼓琴,钟子期/善听。伯牙鼓琴,志在高山,钟子期曰:“善哉,峨峨兮/若/泰山!”志在流水,钟子期曰:“善哉,洋洋兮/若/江河!”伯牙/所念,钟子期/必得之。子期死,伯牙/谓/世/再无知音,乃/破琴/绝弦,终身/不复鼓。)
(在预习的基础上,通过这个过程,学生将课文读通,读熟,读出节奏,并能初步读出韵味。)
(三)、初解绝弦
1、理解文章的题目:
教师提问:所谓书读百遍,奇意自见,我们也读了很多遍了,谁知道“伯牙绝弦”是什么意思?学生会说:就是伯牙把琴弦弄断,再也不弹琴了。
2、文章还在哪里提到了伯牙绝弦?学生马上就会找到文章的最后一句话“子期死,伯牙谓世再无知音,乃破琴绝弦,终身不复鼓。”教师接着问: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?学生通过预习,很容易就能说出句子的意思:子期死了,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知音了,就把琴摔破把琴弦弄断,从今以后再也不弹琴了。
(通过这个环节,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题目及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,并初步了解了伯牙绝弦的原因。)
(四)、再解绝弦
1、默读课文,哪些地方能看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,想想句子的意思,勾画相关语句,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。(为学生默读,思考,和批书留有一定的时间。)
预设的几个教学生成点:
(1)“伯牙善鼓琴,钟子期善听”伯牙善于弹琴,钟子期善于欣赏。从这能看出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。
当学生汇报这句话时引导学生:这句话中的“善”字,是“善于”的意思,除了“善于” ……此处隐藏29461个字……语的意思(表示赞叹的意思)
③用赞叹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
④此时伯牙心中想到高山,琴声高亢嘹亮子期透过琴声,了解到他的心声,感受到了他如泰山般雄伟的志向(出示泰山图片,感受它他的雄伟气势,指导朗读)
B、志在流水,钟子期曰:“善哉,洋洋兮若江河!”
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
②你能形容一下你印象中的江水是怎样的情景吗?
③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
⑶我想,作为名满天下的音乐家,伯牙的琴声里不单只有高山流水,除了这些以外,他的琴声里还可能会有哪些景色?
①出示词语生读
②现在你就是子期,当伯牙鼓琴志在秋雨,你会赞叹到:善哉—(引导学生说句子)
③好一个善听的子期,好一个善弹的伯牙!这正是伯牙所念,钟子期必得之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,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他们情投意合,这就是真正的知音
⑷大家想一想,琴技如此之高的伯牙,他的周围会缺少赞美声吗?为什么他偏偏视子期为他的知音?
遇到了知音,他的心情怎样?
⑸此时的伯牙,他简直就是欣喜若狂他曾这样感叹到:相识满天下,知音能几人?知我者,子期也!就让我们再来感受知音相聚的那份欢乐与激动(齐读课文的前4句)
[过渡]:这短暂的相遇让他们彼此成为知己在分别的时候,他们约定,来年春暖花开之际在此聚首,以诉衷肠然而,第二年春天,当伯牙带着这份欢乐与激动前来赴约时,得到的却是子期不幸染病而亡的噩耗
3、子期死,伯牙谓世再无知音,乃破琴绝弦,终身不复鼓
⑴齐读句子,说说你读懂了什么
⑵这真是“摔破瑶琴凤尾寒,子期不在对谁谈春风满面皆朋友,欲觅知音难上难!”伯牙断了琴弦,留下了无边的孤独、寂寞我想,你一定能感受到他的痛楚,请你再读一读这句话
四、拓展延伸,升华情感
1、伯牙绝弦,他向世人宣告什么?
2、士为知己者死,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!在子期的墓前,伯牙曾经写下这样一首短歌来悼念子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
3、此时你一定已经被这个故事打动了就让我们拿起书,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篇文章
4、读完这个故事,你想对伯牙说些什么?写下来
5、“伯牙绝弦”成了知音的代名词,后人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,谱写了一曲同样动人的乐曲《高山流水》就让我们伴着这动人的旋律,再来读读课文,能背下来的同学尝试背诵
五、板书设计
25
伯牙绝弦
俞伯牙
所念
知音
钟子期
必得之
《伯牙绝弦》说课稿15一、说教学内容
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,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《伯牙绝弦》。《伯牙绝弦》是一篇文言文,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。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。本文行文简洁、流畅,不足百字,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。
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,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;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,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、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;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。
二、说教学目标
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,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、教学重难点。
1.读通课文: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
2.读懂课文: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,读出自己的感悟,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。
3.读好课文: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、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。
4.背诵课文:积累中华经典诗文。
三、说教学重、难点
教学重点: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,读懂课文内容,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。
教学难点: 体会伯牙,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。
四、说教学准备
《高山流水》的乐曲 自制课件
五、说教学方法
1、注意朗读和默读的训练,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,思考,读中理解内容,体悟感情,增强语感。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,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功夫;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,更利于训练思维,要让学生一边默读,一边思考每句话的意思,默读后,要有自己的感受,并组织相应的汇报交流活动。
2、理解课文内容,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。这篇课文虽篇幅短小,但毕竟是文言文,因此开课伊始要求学生首先将课文读通顺,读出节奏,读出感情,然后要结合已有经验,参照注释,参看插图,查阅相关资料理解句意,把握主要内容;之后入情入境地读课文,拓展阅读,想象当时的情景,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,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,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,最后背诵课文。
3、运用音乐创设情境,渲染气氛,升华情感,使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。
六、说教学过程:
一、导入新课
二、出示目标
1.读通课文: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
2.读懂课文: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,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。
3.读好课文: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、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。
4.背诵课文:积累中华经典诗文。
三、初读感知,读通课文。
出示自学提示1
1、自由读课文,有生字的地方,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,注意读出节奏。
2、学生自由读----指名读-----指导评价-----再读(读出节奏,读出韵味)
四、自读感悟,读懂课文。
出示自学提示2
请再读读课文,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,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。
1、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词句。
2、组织交流。重点指导四个善的意思。
3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。
五、细读品味,读好课文。
出示自学提示3
伯牙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著名的音乐家,而钟子期只是一个靠打柴为生的樵夫。伯牙和子期是什关系?
从课文哪些地方描写中可以看出他们是知音,划出相关句子,认真体会。
1、学生自主学习,体会。
2、组织交流:
a、伯牙鼓琴,志在高山,钟子期曰:“善哉,峨峨兮/若/泰山!”志在流水,钟子期曰:“善哉,洋洋兮/若/江河!”
3、说话训练:
我也能体会伯牙的心声:
4、拓展延伸:
⑴补充资料:
(2)说话训练:
伯牙苦苦寻觅的知音找到了,此时他的心情如何?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,他最想对子期说什么?
(3)拓展阅读:
a、读伯牙写下的一首短歌
b、想象伯牙的心情
c、深悟绝弦
六、背诵课文,积累诗文。
七、作业布置
1、赞颂友谊的名言佳句
2、继续收集有关伯牙和子期的小故事
文档为doc格式